第(3/3)页 “陛下有事想要同臣妾说?”卫子夫主动问道。 李烨喝汤的手一顿,露出几分苦笑。 “还是你最了解我。” 说着,李烨毫不避讳,将近段时间发生的事告诉了卫子夫。 大唐边关焦灼,唐皇几番发信,想让大夏出兵帮忙防守东北,苏秦张仪身死大汉,确定了这位坚定盟友的内乱和背叛,仅剩半壁江山的大秦闭关锁国,对国内不断路过的元军视而不见,倭寇的拖延战术,朱棣在西北雄关遭遇成吉思汗,用苦肉计的方式激发士气。 最后,还有各方隐而不发,好似毒蛇的元军伏兵。 看似国泰民安,未尝不是暴风雨掀翻大夏这艘战船前的宁静。 卫子夫也听得心惊,不由问道:“陛下,燕王重伤,隋州要如何防守?能让卫青和去病去吗?” 李烨苦笑摇头。 “卫青去病若去隋州,酒泉关危矣。” “那……”卫子夫已经意识到什么,轻掩红唇,眼中带几分惊慌看着李烨,“陛下,莫,莫非……” “是。”李烨脸色郑重而严肃。 “为今之计,唯有朕亲赴隋州,方能稳住局势,方能打断成吉思汗的布局!” “御驾亲征。” 卫子夫念叨着这四个字,眼中满是担忧。 李烨不是没有上过战场,昔年匈奴围京城,大夏国势飘摇,为激发士气,李烨以己为例,天子守国门,这才守住大夏江山。 可匈奴是什么?大元又是什么?遑论是大元那位万人之上的雄主亲率大军亲征,两者哪儿能一概而论! 红唇蠕动着,卫子夫终究没有说出劝阻的话。 她劝或许有用,可若是因此干扰局势,她之罪便无穷,而且,她信任陛下! 卫子夫伸出手,紧紧握住李烨的手臂。 她道:“不论陛下做出什么决定,希望你记得,我和孩子们都在等着你,你不光是一国君父,也是他们的父亲。” 李烨沉默过后,反手握住卫子夫的柔荑,重重点头。 匆匆喝过两碗汤,李烨没有留在后宫。 他离了皇城,直奔兵部召见了诸葛亮和于谦等朝中重臣,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们,众臣劝阻,诸葛亮更要代李烨出征,却无法动摇李烨的心,李烨直言自己计谋远不如他,诸葛亮等重臣只得无奈应下。 第(3/3)页